“宝贝,你真棒!”“孩子,你真聪明!”是中国爸爸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,斯坦福心理学家C.Dweck最新的研究表明:从小被夸奖聪明的孩子,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与别人角逐的意识,他们害怕失败,也更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同意任何挑战。耶鲁大学习数学系20岁学生王路畅的自杀事件引起了教育者们的深思:宝贝你真聪明,是否随着孩子一生的魔咒?
生活需要前凸后翘,培养出色孩子的诀窍在于打造多方向、多面的环境
采访对象:心海榕心理机构首席心理健康咨询师于东辉
王璐畅的自杀事件让人唏嘘,无论从什么方面看,这个好看的女生,都像是一个励志故事的主角。对于一个华人学生来讲,考入赫赫有名的耶鲁大学,几乎是站在生活的一个顶点。但当她纵身一跳后,这个玻璃球般的童话故事破碎了,只留下一个深深的疑问号,为何会如此?!只剩下她在脸书上的一段文字:“亲爱的耶鲁大学:我爱这里。我期望有更多时间。我需要时间去工作,我需要时间去等待新药物以治疗我的病。但学校难以满足我这类。我承受不起离开学校一年或永远退学。璐畅上。”有人说这是大学的请假规范导致,表面上好像成立,王璐畅在脸书上也谈到这种恐惧感。但这不是重点所在,假如一种对请假时间过长的恐惧,就足以让一个人选择失去生命的话,那只能说明一点,这个人的生命已经脆弱得难得形容。类似的故事,其实还有不少,而故事模板,都好像同出一辙。
一个从小就出色的孩子,看着很努力勤奋,学习也十分刻苦,然后顺利考上了某名牌大学,就当看着所有都很美好的时候,内心却忽然崩溃,做出了让人很难相信的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情。这到底是为何呢?记得十余年前,我曾看过一本书,叫做《单向度的人》,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,就是假如一个人的生活方法,生命目的,都被压缩到只剩下一个叫做正确的方向时,那这个人的存活状况,就会丧失自由和创造的美好活力,而缺少幸福感。回顾大家的教育,总是只剩下一个叫做学习的正确方向,种种玩乐,休息,个人兴趣的事情,都被贴上玩物丧志的标签。正如我高中老师当年的话语,学生,天生就是学习,与学习无关的事情,都是错误!如此培养出来的孩子,总是学习力超常,但内心却异常脆弱,也缺少应有些自信心。一旦遇见某些看着好像并不紧急的挫折时,就会忽然崩溃!我在心理健康咨询室,其实也遇见不少类似的个案。而从里面,可以深深体悟到一点,那就是生活不能单向。非常想对那位高中老师说一句,学生除去学习以外,当然需要进步多方面的兴趣喜好,需要了解与人交往的奥秘,需要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,需要旅游,需要玩乐,需要许很多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!
生活需要前凸后翘,不是需要单一。培养出色孩子和学生的诀窍,在于打造多方向、多面的环境,让其自由美好的成长。期望从这个个案中,了解大家的生活,大家孩子的生活,不要再陷于种种正确而不幸福的状况之中。
从小在夸声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,经不起风雨
采访对象:“宁静海教育”校长卢雪梅博士
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心理学、教育学专业,获得了博士学位。回国之后先后在北京和香港办学,创办了“北京世纪同步国际教育培训中心”和“香港宁静海教育集团”。在跟中国父母接触的过程中,我发现确实有不少父母常常把“宝贝,你真棒!”“孩子,你真聪明!”如此的话挂在嘴边,这类夸奖或许会让孩子在小学一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自信无比,坚信可以做到其他人办不到的事,但伴随学校的功课愈加难,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。从小在夸声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,经不起风雨,这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,他们的情绪比较容易遭到影响。
我在东莞小学开设了“金牌父母学校”的课程,父母把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反映给我,我发现不少父母喜欢拿孩子的成绩说事,他们太在乎孩子的成绩,孩子考了一百分,就拿着试题到处显摆,考了60分,就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小黑屋。这类都是父母本身不自信的表现,真的的出色是品德出色,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,“假如你自信,何必去比较”。
每个父母都要学会一点心理学的常识,掌握用积极的暗示来影响孩子,夸奖或批评孩子的时候,做到“对事不对人”,给孩子贴上“聪明、迟缓”的标签会让孩子把事情的成败都归因于自己先天的特质,而忽视后天的努力。父母应该准时一定孩子的进步,一定孩子对某件事的理解和努力程度,假如孩子的成绩不如意,也不要忙着发脾气,应该努力挖掘他的闪光点,“儿子,我发现你做这道题时的思路还很好。”“这个形容词用得非常适合!”“你还会用拟人手法写作文呢!”